“诸位这几日都在营中,可曾发现与之前有什么不同?”宋洵问道。
“似乎……伙食好了不少。顿顿有肉不说,白米饭都是一人一整碗。白面馒头更不必说,多得是。”
说到这里,几人纷纷放下筷子,试探道:“难道是……”
“这些,都是将军用铺子所赚的银两贴补的。”
宋洵此言一出,剩下几道视线一齐望向周乔。
“你们都是南楚人,自然也知道朝廷既要养文武百官和百姓,又要养军营,纵然国库再充盈,遇上天灾或是战时也难免供给困难。既是弟兄们都是拿命在拼,总不能让你们吃不饱穿不暖,若是……”
话到此处,周乔顿了顿,“若是哪日战死,总也要为家中父母老小留下些什么。”
“我知道你们跟着赵崇出生入死多年,那份情谊不是我一个初来乍到的北晋人可比的,我也不在意这个。我周乔的规矩是,我的兵我来养,我的人我来护。这与你们曾是谁的部下无关。”
说着,她看向坐在正对面之人,“你叫李宴平,曾是建安军左前锋参将。”
闻言那人诧异一瞬,没想到周乔竟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军阶,立刻起身抱拳:“是!”
“十五岁从军至今数十年,家中尚有八十老母,膝下一双儿女,妻子温恭淑婉,当称得上小家和睦羡煞旁人。”周乔正经道,“但令堂常年用药,想来也是入不敷出吧?”
身边尽是同袍,李宴平也不遮掩,“回将军的话,正是如此。”
他看向身边之人,“宴平与伯良兄是近邻,这些年若非他们一家帮衬着,我家的日子……恐怕是过不顺遂的。”
李宴平提及这人名为孙伯良,曾为建安军都统。
他听了此言将手中酒盏一放,歪着脑袋瞪着李宴平:“你还记着这些作甚?当初从军时咱们便说好了的,两家永远相互帮衬着,无论谁战死,另一方就管起两家!你还没死呢,倒是谢起恩来了,去去,我才不领你的谢!”
说完正好瞧见周乔看着他们,孙伯良抹了把嘴:“让将军见笑了。”
“这有什么见笑的?”周乔饶有兴趣地问:“听说你们两家的夫人也交好,还都绣工一绝,在居安巷一带无人不知,这么好的手艺是怎么学来的?”
“将军连这事都知道?”孙伯良饮了些酒面色发红,“我家娘子的刺绣手艺是跟着她母亲和祖母学的,当初从她家绣品摊子前经过,她就坐在那里低头刺绣,我是一眼就相中了她!后来……她就答应了,只是我岳母已经年老,我娘子嫁过来之后就相夫教子操持家中一切,她家的摊子便只能不了了之。”
“伯良兄家那是有祖传的手艺,而我家娘子……她是半路学艺,上不了台面。”说是这么说,可李宴平提到自家娘子就是一脸的笑,“她是去找伯良兄的娘子借针线,这才瞧见那些绣品,喜欢得不得了,隔三差五就去偷师,最后也练了出来。有时到集市上还能卖些银子回来给孩子们卖糖吃呢。”
说到这里,李宴平又笑不出来了,“她却是不舍得给自己添个物件儿,到底还是怪我。”
--', '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