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一行人到达县里时,那位曾两次采访过颜晋耘的记者已经恭候多时了。颜晋耘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。当记者同志开口说话的时候,颜晋耘那种预感成真了。
“你们还没有接到消息吧?我那篇报导,前两天被《国民日报》转载了。”记者同志喜气洋洋地说,“这几天不断有人打电话到我们报社,想让小秋去他们学校念书。”
这年头早已经有电话了,但私人电话还不普及,只有大单位才有电话。
宋博延吃了一惊:“我们家小秋上《国民日报》了?”
“我就知道你们会不信。看,这就是那份报纸!”记者同志先从随身公文包里取出一本里取出了夹在其中的报纸,因过分珍惜而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宋博延。
《国民日报》竟然把之前两篇采访结合了一下,弄了个大版面,光照片就有两张。一张是记者第一次去村里时拍下的,颜晋耘踩在板凳上给知青上课,另一张才是第二次采访拍的照片,是颜晋耘和梁春芽手捧国大录取通知书的合照。《国民日报》显然是把颜晋耘和梁春芽树立成一个典型了。颜晋耘是天才少年,是国家的希望,蕴藏着经历过十年磨难的人们对“少年强则国家强”的深深期盼。梁春芽则是勤奋苦读的学生,是因恢复了高考而被挖掘的人才,是很多被耽误了的知识分子们眼中的希望!
假如换一个时代背景,颜晋耘再是神童,除非他真正取得了什么成绩,比如小小年纪就获得了国际性奖项,否则他登上国家级报纸的可能性都不大。但是,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,人们多么需要一个典型啊!颜晋耘和梁春芽的事迹能鼓舞无数人!
就颜晋耘踩着板凳给知青上课的那张照片,把好多人硬生生看哭了又看笑了。
宋博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。他不是没有见过大场面,可再大的场面也抵不过这个啊!看看报纸上都是怎么说的,他们说小秋那稚嫩的肩膀上托起了祖国的明天!
颜晋耘语气颤抖地问:“《国民日报》是全国发行的?”
“是啊!你只管放心,”记者同志以为颜晋耘之所以语气颤抖是因为太过激动了,完全没想到颜晋耘的内心写满了绝望,“这下全国人民都认识你了,我们的小神童!”
这年头,哪个单位不订几份《国民日报》呢?虽说现在的报纸还没有电子版,没法做到全国统一印刷,但我们的邮政系统已经非常发达了,《国民日报》每天会通过邮局被运往全国各地,虽然有些地方会晚上一两天,但确实能叫全国人民都看见。
完全没法放心啊,颜晋耘简直要绝望地哭出来。
宋博延握着记者同志的手:“这几天都有哪些单位联系你们报社了,给我留个联系方式,等我回到京城,我会亲自和他们联系的。还有,等我到京城后,我马上就去装电话,我把电话号码告诉你,再有人想要找小秋的,你直接让他们打电话就好。”这年头私人装个电话可不便宜啊,据说怎么也得花个三四千的,表哥很财大气粗了。
颜晋耘很快就体会到了这年代的纸媒的力量!
表哥不缺钱,火车票直接买的是最贵的卧铺席。他们上车时,同一个包厢里已经坐了一位中年人。那人先朝着颜晋耘看了几眼,又看了几眼,等宋博延喊了一声小秋后,这人立马笑了起来:“哎,你就是那个小秋吧!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你的事迹。”
宋博延骄傲地说:“对,这是我弟弟小秋,就是那个小秋。”
“好!好啊!没想到能在火车上看到我们的小天才,我真是太高兴了。少年强则国强,有了如此的天才少年,我们国家何愁不兴旺啊!”中年人满是欣慰地感慨道。
颜晋耘压下了内心的悲愤,有气无力地说:“那个……报纸上谬赞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