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起一件衣服,她突然笑了。
“我怎么就不怕了呢?”她问自己。
此时,她的店里还在放着她的歌:
“生活没给我智慧,年纪越大只换了岁月落灰,转眼四十多岁,干多了事与愿违,不如扯下标签放自己飞。”
时间继续向前,留在国内的孩子们向着高考冲刺。
最先有了一个结果的是李秦熙,他成功通过了北影的专业考试,以他的文化课成绩来看,已经可以说是提前锁定了入学名额。
高三的时候何默默并没有参加又一次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,她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高考上。
又一年蝉鸣聒噪,何默默成了市高考状元,全省第二,成功考上了清华物理系。
时新月过了一本线三十分,考上了北京一所理工学校的法律专业。
她超强的记忆力让她在高二选科之后成绩突飞猛进,唯一的数学短板也因为加强学习而变得不那么短了。
其他人也都考得不错,盖欢欢考上军校,薛文瑶去了广州上医科大学,贝子明考上了省里最好的大学,谭启葳的成绩比这些人还要好一点,去了浙大读生物工程。
何默默考上清华,何雨跟她商量之后,替她请了一些亲近的同学还有老师。
说实话,人数比何雨想象中多多了。
谭启葳带来了一把白色的吉他,正是当年“何默默”跟她借的那一把。
“何默默,你能给我签个名吗?”
何默默眨眨眼,她看见琴背上已经有了一个名字。
是“何雨”。
这把吉他当初是何雨去还的,还是还给了谭启鸣,知道他数落过自己的女儿,何雨抱着吉他给谭启鸣solo了一把,算是替女儿出气。
这个签名就是她弹完了之后,被突然特别开心的谭启鸣邀请签上去的。
嗯,谭启葳想把这把吉他拿出来,怕是经历了不少何默默和何雨所不知道的艰辛呢。
何默默拿起笔,在妈妈名字的前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她永远感谢这把吉他,也感谢那段交换的岁月。
再次来到北京,是距离大学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候。
正好何雨来北京跟音乐公司谈谈新歌录制出电子专辑的事。
她们一起去了科技博物馆,然后在爱因斯坦的照片前面,完成了何默默一直想做而没做的那件事。
4、他们的后来
同在北京,李秦熙最初经常去找何默默,他怕她认生,怕她不适应新的环境,也怕她好不容易有了笑容的脸又冻回去。
一来二去,何默默的同学也都知道了李秦熙,一个事无巨细关心何默默的大帅哥。